公告

搜索:
军转民项目介绍
军转民项目介绍
新项目发布 ——微电子与电子信息领域

微电子与电子信息领域

 

1.高性能通用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BWDSP100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单位在十一五“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研制出了高性能通用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BWDSP100。BWDSP100的制作工艺为55nm,该处理器从指令集、体系结构到软/硬件开发环境完全自主研制。

【技术特点】
  (1)实现了16条指令并行发射、60个运算单元分为4簇的VLIW+SIMD体系架构,创立了以复数运算/向量运算为特征的指令体系,包括矩阵寻址、块浮点等,保证了器件实际运行的高效率。
  (2)基于并行16发射、4簇处理器架构,综合应用了分簇、向量化、软件流水等技术,实现了自主高性能并行优化编译器。
  (3)提出一种双向同步自适应时钟技术,JTAG信号传输速率可随目标芯片动态调整,实现仿真器与目标芯片间信号传输稳定可靠。
  (4)采用了一种trunk+tree的时钟树实现方法,时钟偏移仅为0.15ns。综合运用高层次综合、power分析、FLIPCHIP封装等技术,使器件面积降低近60%,电压降改善了近3倍,保证了器件可靠性。

【技术水平】该芯片的研制成功摆脱了信号处理长期依赖进口DSP的局面。典型工作频率500MHz,运算能力达到80亿次浮点MAC/秒或者320亿次16bit定点MAC/秒,峰值运算能力达到30GFLOPS,I/O吞吐率达到8Gbps,1024点浮点复数FFT运算时间仅为2.193us。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BWDSP100为通用高性能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特别适用于通信、医疗设备、视频处理等需要高性能运算的民品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0项、集成电路版图1项等。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支付生产阶段所需的流片及封装测试费用,一次流片费用需1000万元左右。

【预期效益】据国外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时间里,DSP市场将以1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 大电流连接器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该产品接触件多为冠带孔、弹簧孔等形式,此类接触件由于其良好的接触性能和耐环境性能在电流传输中能承受较大负载。该产品结构能适合复杂恶劣的环境,保证内部电流的持续传输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技术特点】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载流能力、可操作性等特点。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电动汽车领域

【专利状态】已申请专利5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投入需求】需投入约15条生产线、11285万元资金、2000平米的厂房。

【预期效益】目前正是电动汽车全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汽车年销售量在1000万辆/年左右 (不含出口的),预计未来电动汽车年销售可达500万辆/年左右,一辆电动汽车需要连接器18套以上,每套平均价格为100元,则将有90亿/年的市场规模。

 

3.刚挠结合PCB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深南电路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通过应用刚挠结合印制板,可实现设备中不同控制模块间的立体电气互联,替代传统的电缆连接方式,解决传统的电缆互联带来的诸多问题。可以大幅度减少设备尺寸、重量。

【技术特点】刚性部分同普通刚性印制板,可以承载元器件,可以焊接和插接。柔性部分可以弯折,实现立体组装,达到替换焊接电缆,减小整机尺寸、重量,提升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现已建成年产值5000万元的专业生产线。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在民品市场消费终端向短、小、轻、薄方向发展,通讯、汽车、医疗设备等均遇到设计瓶颈,开始大量采用该种设计。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工控、汽车、通信、手持终端等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在现有专业线基础上再投入8000万元,引进专业设备,进一步扩充产能。增加年产出1万平米产能。

【预期效益】刚挠结合印制板在民用诸多领域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预期可增加年收入1亿元,毛利率可达5000万以上。

 

4.水下有线通信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技术用于实现在水下航行的各类航行器与操控母船之间的有线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在水下航行器航行和操控母船机动时安全地布放通信用导线或光缆,在二者之间建立起通信回路,进行可靠的双向有线通信,实现遥控、遥测信息的实时传输。系统由水下航行器上的通信导线布放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操控母船上的通信导线布放装置、通信装置四个部分组成。

【技术特点】该技术具有水下无中继通信距离长、通信速率高、信息容量大以及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技术特点。与民用RAV(Remotely Autonomous Vehicle,遥控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脐带缆通信技术相比,可将水下遥控作业距离由目前的数公里增加至数十公里,大幅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作业时基本不受作业面和水下地形地貌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

【技术水平】在国内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多项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奖励。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应用于各类水下作业机器人和潜器,进行海洋油气资源探测、海底管路维护巡查、海底管线路调查以及海底管汇合铺设和设备安装检测等海油工程水下作业,以及水下地形地貌勘察,海底光缆维护、水下应急救援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3项,申请专利7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根据需求方具体技术指标要求进行适应性改进,资金投入视具体技术指标而定。

【预期效益】该技术转化后可填补我国民用水下作业机器人和潜器领域远程遥控、在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实现相关设备的国产,替代进口。同时大幅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提高适应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5. 2.4GHz短距离通讯RF系列化芯片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项目针对2.4GHz短距离通讯关键芯片,利用核心器件突破的射频接收/发射芯片关键技术和产品,采用低成本实现方案,开发了具有自主通讯协议的2.4GHz短距离RF系列化芯片。

【技术特点】2.4GHz短距离通讯系列化芯片工作在2.4GHz ISM频段、采用2Mbs GFSK调制方式、芯片集成度高、采用低功耗架构,功耗极低。芯片集成了RF收发通道,全数字GFSK调制/解调器、自主协议栈、高性能MCU和ADC转换器,用户只需对收/发通道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可进行通信。此外,自主协议栈可以对数据包进行自动处理和自动重传,简化了用户操作。

【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芯片:发射功率为-6~4dBm ;接收灵敏度<-81dBm(2Mbps);发射电流<16mA;接收电流<16mA;工作电压1.9V~3.6V。
  (2)智能控制2.4GHz短距离通信芯片:发射功率为-6~4dBm ;接收灵敏度<-81dBm(2Mbps);8~16K Byte ROM;256~512 Byte RAM;工作电压1.9V~3.6V。
  (3)具有信号处理功能的2.4GHz短距离通信芯片:发射功率为-6~4dBm;接收灵敏度<-81dBm(2Mbps);8~16K Byte ROM;256~512 Byte RAM;8 位ADC;工作电压 1.9V~3.6V。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在自组局域网、个人局域网、无线智能家居控制以及消费类无线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2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投入总经费7400万元

【预期效益】预计到2014年销售累计可达2亿只,累计销售收入2亿元~2.5亿元,累计利润4000万元~5000万元。2015年后每年销售1亿只以上,销售收入1亿元~1.52亿元。

 

6. 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用射频集成电路及模块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技术简介】
  (1)射频控制类集成电路技术。采用成熟的0.5um PHEMT技术加工的PHEMT具有较低的沟道电阻,较高的击穿电压,加上精确的金属膜电阻技术和通孔技术,可以实现低插损、高隔离的射频开关芯片设计。
  (2)GaAs多功能IC的设计技术。在IC设计中,采用E/D PHEMT技术,将增强型和耗尽型器件集成到一个工艺平台上,提高产品集成度,减小芯片面积,提高产品性价比。
  (3)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补偿和温度补偿技术。通过在HBT基极有源偏置电路上引入电容元件,对器件基极大信号工作下的射频电流分量进行补偿;通过引入镜相电流源的办法,对产品高、低温下的直流偏置点进行补偿,并在设计中模拟整个放大器的高、低温线性特性,保障器件高低温工作特性和可靠性。
  (4)射频多芯片多功能集成电路。采用多层PCB和LTCC作为电路的互连基板技术,采用三维电磁场分析软件HFSS进行整板设计的仿真和优化。

【技术水平】技术持有单位拥有核心的移动通信用高端射频电路设计技术,设计、测试水平国内领先,是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商的唯一国内供应商,打破了国外垄断。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射频集成电路及模块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是未来3G、4G移动通信设备关键元器件之一。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2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平台建设、设备仪器采购等共需投入14000万元。

【预期效益】达产后,形成年产各类射频开关、放大器、多芯片多功能SIP集成电路等9200万只的研发生产能力,正常生产年年销售收入为3.95亿元,利润5000万元。

 

7. 低慢小目标光电探测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七研究所

【技术简介】低慢小目标光电探测技术主要用于对动力伞、航模等低空慢速小(简称低慢小)目标进行自动搜索、跟踪和定位,填补了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空白。该技术采用红外自动搜索技术,可实现对系统周边2.5公里范围内的低慢小目标进行自动搜索,再利用智能图像处理和高精度转台控制技术可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同时利用激光测距仪可对目标进行实时定位,并将目标的图像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送至上级指挥中心,以便进行相关处置。

【技术特点】具备昼夜全天候低慢小目标探测、自动搜索与跟踪定位功能,可在大区域范围内布置多个探测器进行组网监控,可实现监控信息的实时传输、记录、显示、回放、分发和低空区域全景图像实时拼接和显示功能,并可进行系统本地与远程控制。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应用于大型活动现场安保,机场控制区低空安全监控,城市重点区域低空安全监控等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6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投入经费1000万元

【预期效益】达到年产50套的生产能力,预期年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年销售利润2千万元。

 

8. 混合型限流断路器

【技术开发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技术简介】该装置由高速触头操动机构和固态开关电路并联组成。正常运行时,电流从高速触头操动机构上流过,功耗极小;发生短路故障时,高速触头机构中的触头快速分离,同时导通固态开关,电流从高速触头操动机构上自然转换至固态开关上,并由固态开关分断。400V/3kA直流限流断路器能将预期100kA时间常数5ms的短路电流限制到16kA,过电压限制到900V。

【技术特点】该设备解决了传统直流开关难以分断大短路电流及小电流的难题,具有电气寿命长、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等优势。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场合及轨道交通等直流电力系统。

【专利状态】已获得2项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投入需求】资金大于200万。

【预期效益】市场需求大,应用广泛,前景广阔。

 

9. 数字式无线电经纬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

【技术简介】数字式无线电经纬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新技术体制的高空气象探测装备,其主要任务是:跟踪探空气球携带升空的探空仪,测量探空仪的空间角坐标,通过探空仪所携带的传感器测量探测作业阵地上空30km高度、200 km距离范围内各层次上的温度、湿度、气压,计算出各高度层上的风速、风向,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气象保障提供及时、准确的高空气象情报资料。

【技术特点】数字式无线电经纬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采用单脉冲测角体制,技术先进,具有优良的低仰角跟踪性能,非常适应于我国地处西风急流区域高空风速大的特点;采用数字式探空仪及数字式频率和增益自动控制技术,气象要素探测准确度和系统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时不发射信号,展开和撤收快捷,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强;设备简单,配置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调整、维修方便,最小探测距离小;能够承担各类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工作。

【技术水平】系统完成下述功能:
  (1)实现对无线电探空仪的角跟踪和测量 (方位和俯仰);
  (2)实现对无线电探空仪所发射的高空气象数据(压力、温度、湿度)的接收和解调;
  (3)对所接收到的气象数据,经过处理后,按标准生成气象服务信息报告;
  (4)按用户要求的形式存储和输出气象服务信息,并提供方便、实用的操作员界面,以便于对系统的操作、检测和控制;
  (5)提供标准的通用通信接口,以便于系统联网。数字式无线电经纬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通过接收探空气球携带的无线电探空仪辐射的电磁波来获取探空仪的角位置信息和该探空仪所在位置的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等气象信息,并通过气压反算出高度,求出风速和风向。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工作频段
  L波段,(1685±10)MHz。
  探测范围
  方位:0°~360°; 
  俯仰:8°~+87°;
  最大探测高度:30km;
  斜距:≤200km。
  (2)探测要素及准确度
  温度:+50℃~-90℃,
        0.5℃(标准差);
  湿度:0~100%RH,
        5%RH(标准差)(≥300hPa时),
        7%RH(标准差)(<300hPa时);
  气压:1060hPa~5hPa,
        1.5hPa(标准差)(≥200hPa时),
        1.0hPa(标准差)(<200hPa时);
  风向:5°(标准差) (风速>25m/s时),
        10°(标准差) (风速≤25m/s时);
  风速:1m/s(标准差) (风速<10m/s时),
        10%(标准差) (风速≥10m/s时)。
  (3)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设计值500h,最低可接收值(θ1)100h
  连续工作时间:12h。
  (4)维修性:平均修复时间(MTTR):≤30min。
  (5)环境适应性
  室外(工作):
  温度:-30℃~+50℃;
  湿度:≤95%RH(30℃);
  气压:≥615hPa;
  风速:<20m/s时,保精度工作;20~28m/s时,允许降低精度工作;      >28m/s时,不开机工作,不被破坏。
  室内(工作):
  温度:5℃~35℃;
  湿度:≤75%RH;
  气压:≥615hPa。
  (6)储运条件:
  温度:-45℃~+60℃;
  湿度:≤98%RH(35℃);
  气压:≥570hPa。
  (7)电源供电

  频率:(50±2)Hz;
  整车耗电:<5000W。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本系统有车载式和固定阵地式两种安装方式,适用于各种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需要。特别适合机动气象探测作业的需要。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约200万。

【预期效益】预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约100万/年。

 

10. 工业真三维锥束CT成像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郑州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与断层CT技术相比,真三维VCT技术对部件进行扫描,重建后即可得到水平、矢状、冠状(X、Y、Z)位各向同性的三维图像。通过旋转和切割,可从各个方位立体地观察内部结构,因层厚极薄,可发现极小缺陷,并可立体、直观地了解缺陷部位、大小、程度、来源。

【技术特点】真三维成像技术用于人体医学三维扫描,以及关键电子器件、部件、精密机械结构等的无损检测,不仅影像分辨率高,画面清晰,而且三维重建可从各个方位、空间、立体观察内部结构,以更加精细的方式协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成像速度快,对医学诊断和提高无损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水平】
  CT功能
  (1)最高分辨率(最小体元尺寸):<20μm
  (2)三位图像重建软件:包含FDK、PI-Line、SART等算法
  X射线源
  (1)高功率微焦点X射线源:显微CT专用的一体化X射线源 
  (2)电压/功率:150kV/30W
  (3)细节分辨能力:7μm
  (4)锥角:40°
  全数字平板探测器
  (1)像素大小:148μm
  (2)尺寸:426mm×426mm
  (3)量化精度:16bit量化
  检测平台
  (1)主要特点:高精度,5轴可程控
  (2)直线移动定位精度:<5μm
  (3)旋转运动定位精度:<0.005°
  (4)运动轨迹:可支持圆周、螺旋、马鞍等多种扫描轨迹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生物医学、精密机械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生产制造、检测维修以及石油、煤炭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等。

【专利状态】已获得7项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采用技术转让方式,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为5000万元;采用其他合作方式,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为2000万元。

【预期效益】预期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毛利润在30%以上。

11. 超低功耗高可靠云存储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提出了分布式自主存储系统的理论模型,实现了分布式自适应云存储系统和多粒度变尺度自适应容错技术,能够很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技术特点】
  (1)首次提出了分布式自主存储系统的理论模型,实现了分布式自适应云存储系统,达到了存储系统自主配置、自主容灾、自主优化的效果,单机架存储容量首次突破1024TB,最大存储容量突破1024PB。
  (2)首次实现了多粒度变尺度自适应容错技术,使得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达到了新的水准,任意2 个节点同时损毁均不丢失数据且可迅速自愈,能够很好满足军事应用对于可靠性和抗毁性的要求。
  (3)首次研究成功超低功耗云存储节点技术和超高密度云存储集成技术,大幅提升了存储系统的单位能效比,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的集成度, 存储系统体积和散热大幅缩小,特别适合安装于地下军事设施和车载、机载、船载等环境,解决了民用存储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
  (4)实现了支撑通用应用的分布式使能虚拟化技术,使得传统应用无需修改就能迁移到云存储环境,并自动具备分布式I/O 吞吐能力,解决了国际代表型云存储系统需要编程访问的问题。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建设信息服务保障中心、数据备份中心,适合车载、船载、机载。

【技术状态】试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在民用领域,因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价格比优势(价格在国际同类的10 分之1以下)和超低使用成本优势(机房占地空间、综合能源使用成本在国际同类的3 分之1 以下),具有相当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已经有6 家知名的上市公司正在洽谈合作,已经与360 安全卫士建立了云存储联合实验室。
  相比国际最高水平,其可靠性提高一个数量级、集成度提高3倍、功耗仅为其1/10。
  从社会效益看,该系统对于提升云存储平台的服务品质、节能减排亦有重要意义。

 

 

12.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技术简介】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属于红外热成像视觉检测,检测过程基于材料表面的温度场变化特点。由于热量传递的连续性,材料内部热传递或者热特性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表面温度场,从而反映出材料内部的不连续性或损伤。
  本技术的实现原理是通过热激励源进行外部主动加热,在被检结构表面激发出热波并向内部传播,通过热像仪记录结构内部热波传播过程(热传递过程)不同所导致的表面温差,由获取的热图像来判别结构内部损伤并进行定量分析。
  研制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由计算机、热激励系统和热图像采集装置三部分组成。计算机是硬件控制平台,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热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完成对被检测表面温度场变化情况的记录;热激励系统用于对被检测部位实施热激励。热图像采集装置主要由红外热像仪、前端显示器和铝制盒体组成。红外热像仪负责热图像的实时采集并以特定的格式传输给计算机;前端显示器用于检测人员在检测位置实时观察被检测表面的温度场变化情况。热激励系统主要由热激励源和供电电源组成,热激励源安装在热图像采集装置的铝制盒体内部。热激励源可分别提供热激励时的脉冲强光热辐射和连续光热辐射输出。供电电源为独立结构,提供热激励源工作时所需的大电流。

【技术特点】与传统的损伤检测方法相比,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具有适用面广(可用于所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检测速度快(每次检测只需数十秒钟)、检测面积大(检测面积可根据硬件及被检测对象进行调节)、单向非接触检测、显示直观且直接存储、定量测量和特征识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飞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表面涂层内部脱落或腐蚀的在役检测。

【技术水平】技术性能参数:
  (1)温度测量精度:±2%。
  (2)热灵敏度:0.08℃(30℃时)。
  (3)空间分辨率:1.3mrad(毫弧度)。
  检测性能指标:
  (1)可检测损伤类型:复合材料层压板分层、脱粘等内部损伤;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面板与蜂窝芯脱粘、蜂窝芯塌陷、积水、积油等。
  (2)最小检测损伤面积:16mm2(埋深1mm)。
  (3)检测速度:单次检测时间≤60s(连续工作状态)。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主要用于飞机、无人机和直升机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的损伤检测及修理工作。该检测系统能够检测构件内部的面积型损伤,可实现损伤面积和埋藏深度定量计算,为复合材料构件损伤修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数据,并可用于修理后的质量检查。
  可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飞行器在役维护保障等领域,尤其适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检测评估与维修质量检查。

【专利状态】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由于显著的减重效能和吸波隐身特性,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正逐步成为现代新型飞机的主要结构材料,应用于雷达罩、机翼、垂尾、方向舵和机身结构件等部位。国产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等都已在使用复合材料结构,除此以外,复合材料在其他航空航天飞行器如直升机、各型导弹和小型舰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复合材料结构的大量使用必然伴随相应的维护和修理需求,尤其是损伤检测和修理质量控制方面,因而本检测设备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可观。

 

13. 装备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军事交通学院

【技术简介】综合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433M,866,1800MHz)技术、微处理器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CS、BS技术实现了装备信息采集、处理、存贮、加密解密、传输、统计、分析、应用,实现了装备的实时技术状态采集,行驶轨迹跟踪,监控与指挥调度,是军用车辆等移动装备信息化的基础。

【技术特点】
  (1)软件硬件完全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具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2)信息采集硬件设备(车载端)能够适应军用车辆使用环境,能够满足所有军车的需要。
  (3)采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安全性有保障。
  (4)系统已有10年研发与应用历史,在100余家单位和数十种车型上使用,成熟度高,可靠性好。
  (5)系统适应性强,可根据使用单位的要求进行改动。
  (6)硬件改动2-4周完成,软件可随时修改。具有很好的性价比优势。

【技术水平】
  (1)硬件部分
  ①采集多种信息:油、电、速度、里程、使用时间、位置
  ②支持实时控制:位置报警、超速报警、电子围栏、图像监控、LED广告、驾驶员行为监控
  ③支持管理功能:里程控制、语音调度、状态监测、射频卡控制、图像监控、录像监控
  ④硬件技术指标:温度-40度~50度,电压:9~40伏,支持CAN,串口,SPI,IIC,USB,SD卡。片上数据贮量:16M位
  (2)软件部分
  ①采用ORACLE数据库
  ②服务器支持10万辆车同时在线
  ③具备多种报表和图形统计:运行时间、运行里程、报警、超速、疲劳驾驶等多种报表及图示
  ④具有BS和CS两种构架
  ⑤支持GOOGLE、百度地图和本地矢量地图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车辆生产企业、特种运输行业、石油钻井监控、车队动态监控、大范围环境监控与感知、城市道交通管理、城市应急交通管理。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国家已经实施了在全国范围运营车辆安装车辆记录仪的法规,每台以目前市价2000元计,每年有500万辆车计算,约有100亿元的市规模。如果加上其它行业,具有约100~1000亿元的市规模。

 

14. 蓄电池车辆新型调速控制器和智能检测仪

【技术开发单位】军事交通学院

【技术简介】新型调速控制器和智能检测仪主要用于各类仓库使用的蓄电池叉车、蓄电池牵引车及其它同功率蓄电池车辆的电力驱动控制与智能检测。
  所研制的新型调速控制器和智能检测仪综合集成现代调速控制技术、信息交互技术、传感技术和专家系统,实现了状态检测、参数设置、故障诊断、历史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调速控制与智能检测相配套。蓄电池机械新速控制器主要通过微处理器调节控制占空比,改变电动机的平均电压,从而实现蓄电池车辆的平稳调速。

【技术特点】
  (1)集成多种技术提升了蓄电池车辆电控系统整体功能;
  (2)解决了功率MOS管导通不一致的技术难题;
  (3)实现了调速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设置;
  (4)强化了核心部件与电路的检测与保护;
  (5)实现了电控系统的智能化检测。

【技术水平】
  (1)24V/300A、48V/300A直流串励电机调速控制器,频率15kHz,分别适用于1.5kW和3kW直流串励电动机的调速;
  (2)24V/250A、48V/500A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器,频率8kHz, 分别适用于1.5kW和8kW交流变频电动机的调速;
  (3)电控系统智能检测仪用于以上调速器的参数设置、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及历史故障查询。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蓄电池机械及低速电动车辆。

【专利状态】已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投入需求】需求技术需求方投入400万的资金;建设试验生产场地3000M2以上;配套生产试验的相映生产设施。

【预期效益】目前市场价每台1400元,相对于进口产品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按照市场需求20000台计算,预期可产生1000万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15. 基于光学成像与光谱分析综合运用的无人机勘察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陆军军官学院

【技术简介】该技术为低空(50~1000m)近程(0~30km)的无人机提供一种全新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弥补了现有空中勘察经济性能、时效性能和便捷性能的不足。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的林业、农业等部门,同时也适用于反恐和搜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特点】该技术1采用小型无人机作为勘察平台,机身采用复合材料的双尾撑结构机身,发动机后置,利于光谱仪采集勘察信息,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气动性能好的优点;螺旋桨经过一体成型加工,使其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适用于各种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已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已申请发明专利。2研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光学成像与光谱分析于一体的勘察设备,同时安装无线收发组合、GPS等辅助设备。3开发航拍与光谱分析软件,运用可见光成像与多光谱特征分布混合分析法对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准确。

【技术水平】该技术成熟度高、性价比高、实用性强、可靠性强,处于国内同领域领先水平。技术参数如下:
  (1)外形尺寸\重量:1飞机1800mm×1500mm×300mm\50KG2自动控制系统200mm×200mm×200mm\10KG3任务设备225mm×200mm×100mm\10KG4地面站700mm×300mm×300mm\15KG5包装箱2000mm×1200mm×500mm\5KG
  (2)自动控制系统、地面站供电方式:12V锂电池
  (3)展开时间:≤15min; 撤收时间:≤15min
  (4)连续飞行时间:≥1h
  (5)飞行高度≤1000米
  (6)飞行半径≤30公里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该技术可应用于受灾面积较大的林业、农业等病虫害的灾情评估;不便于到达现地的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空中勘察。

【专利状态】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状态】试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约为20万元;场地保障20米×3米跑道,周边150平方米无高建筑物的开阔地;无其他保障设施。

【预期效益】预计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300~500万元,改变现有现地勘探仍需人为操作的现状,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农业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上一篇:新项目发布 ——新能源与高效动力领域    下一篇:新项目发布 ——节能减排领域
网站首页 |走进中航 |新闻中心 |中航业务 |航天育种基地 |国防教育基地 |国防军工目录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客户留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桥鹏润家园  邮编:430000
电话:010-56010225    联系电话:13641268765
中航太空(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8037030号-1